白玉京:白宫可以嘴硬,但发射架从不说谎

Connor 欧意交易平台 2025-07-23 3 0

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】

马斯克一手把特朗普扶上总统宝座,随后上演了一幕渣男与怨妇的戏码。比马斯克打算成立美国党,更让特朗普难以下咽的,是SpaceX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几乎无可取代的“航天怪兽”,牢牢控制着美国的航天发射市场。毕竟美国党是远患,航天怪兽是近忧。

如果说特朗普威胁取消SpaceX的合同,马斯克回应退役“龙”飞船只是打打嘴炮,白宫要求五角大楼填写与SpaceX签署的合同及其他交易协议的表格,则是为尝试与SpaceX分手,实打实的第一轮摸底。

白宫内部的讨论非常直接:马斯克控制着太多发射任务,一旦他“任性”抬价或突然停供,整个NASA和美军都会陷入被动。

问题是,美国政府真能和SpaceX“分手”吗?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:至少在短期内,几乎不可能。无论是在国家安全发射、国际空间站补给,还是在价格、节奏、可靠性上,SpaceX已经成为一个让白宫“又爱又恨”的存在。

美国固然在试着扶持新的竞争者,但距离真正摆脱马斯克的垄断,还远远不够。SpaceX的地位,不只是一个供应商,而是攥住美国航天命脉的“怪兽”。

白玉京:白宫可以嘴硬,但发射架从不说谎

“猎鹰”9号执行美军USSF-178发射任务。SpaceX以一己之力,撑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太空发射的半壁江山。

SpaceX为什么是“怪兽”

美国政府想摆脱SpaceX的控制,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:为什么SpaceX已经成为了“怪兽”?怪在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供应商,而是一个深刻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、掐住国家航天命脉的存在。

传统航天工业几十年来一直被洛克希德·马丁、波音和诺斯罗普·格鲁曼这些巨头把持,ULA(联合发射联盟)作为洛马与波音的合资公司,更是美军和NASA几十年的“御用供应商”。但这种垄断带来的是成本居高不下、效率低下,长时间几乎没有创新。而SpaceX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,把这些老牌巨头打得找不着北。

“猎鹰”9和“猎鹰重型”火箭的复用技术,直接把发射成本打到传统价格的几分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击穿成本不是靠廉价劳动力,而是靠技术能力的硬核碾压:稳定可靠的回收、快速的再利用、高频次的发射。这让SpaceX成为唯一一家能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击穿价格、可靠性、发射节奏的航天公司。

展开全文

更可怕的是,它没有停步不前。未来的“星舰”如果成功,不仅能进一步压低单位公斤发射成本,还可能全面颠覆重型发射市场。相比之下,ULA的新一代火箭“火神”刚刚首飞就出现助推器事故,蓝色起源的“新格伦”连回收都没做好。没有谁能和SpaceX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。

在市场份额上,SpaceX几乎一骑绝尘。2023年,SpaceX实现了全年近百次发射,占据全球发射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。2024年和2025年的节奏继续攀升。对于NASA来说,国际空间站的补给、载人任务、深空探测都必须依赖SpaceX;对于美国空军和太空军来说,国家安全太空发射(NSSL第2阶段)更是有近四成任务落在SpaceX头上。

白玉京:白宫可以嘴硬,但发射架从不说谎

星舰助推器从海上回收,就像一座早已灭绝文明的遗迹——马斯克

这种“高频低价”的能力,让其他竞争者根本无法撼动它。美国的政府任务和商业市场被它同时吃下,形成了极强的规模效应——发射越多、摊薄越多、成本越低,形成恶性循环,ULA和蓝色起源只能被迫接受市场边缘化。

更要命的是,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大规模推进小卫星低轨组网,进一步推高了发射需求。而唯一能保证发射频次和可靠性的,仍然只有SpaceX。

今天的SpaceX选择压价,更多是为了加快市场扩张。但它完全可以不压,只要SpaceX把发射价格抬高到一个白宫“很痛苦、但不得不接受”的水平,NASA和美军依旧别无选择。因为在技术、规模和可靠性上,没有第二家能在短期内填补空缺。

这种地位,让SpaceX在和政府谈判时拥有极高的话语权。马斯克可以用一张嘴、一条推特就让白宫焦头烂额。即便在特朗普任期内多次抱怨马斯克“不听话”,最终NASA和国防部还是得硬着头皮继续下单。

这就是SpaceX真正恐怖的地方:它不是靠关系和补贴活着,而是靠能力吃下整个市场。即便马斯克再任性,美国政府也很难真的跟它“分手”。

白玉京:白宫可以嘴硬,但发射架从不说谎

ULA的“火神”火箭几乎是一个笑话:专业级的美国国家队,向业余选手蓝色起源采购发动机。

评论